1月24日,2018跨境食品供应链论坛暨新春国际商务酒会在上海成功举行。此次会议由九曳供应链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
本次活动采用论坛和商务酒会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如何从供应链上、下游的全链路环节出发,构建高效的跨境食品供应链。
九曳供应链跨境物流总监郭景麒在分享过程中表示:“跨境生鲜电商的发展正在驱动冷链的崛起,在全球冷链发展的过程中,产品的敏感性和质量要求越来越被关注,市场压力也在驱动冷链效率的提高,供应链运营也相应走向精细化。”
九曳供应链跨境物流总监郭景麒演讲现场
以下为演讲原文:
刚才Sigmund Bjorgo先生分享的挪威水产信息,我们作为生鲜供应链供应商有深切体会,跨境海产品和生鲜产品在各种市场推广的成功和客户的认同,以及我们云仓中服务的挪威客户越来越多,通过各种途径的销售渠道也变得越来越丰富。这次活动准备主题的过程,我也参与了其中,不仅仅是服务客户过程中比较细节,比较具体的事情里面往往包含了宏观的决策,从整个行业,包括跨境生鲜在中国内地的流通、电商环境参与后发生的变化,以及新零售的参与,从我们自己感受到的一些变化与整个行业的变动,分享一些我们的感受。
以下从四个方面展开:跨境生鲜的发展背景、生鲜电商的整体发展、冷链在国内的运用和改善以及九曳供应链在服务客户过程中的体会。
在我们服务的客户当中,肉类、海鲜和水果是我们的中心服务范围,这三类产品在这几年的变化,我们的感受非常多。肉类、海鲜等品类,我们做过统计,也参考了中物联冷链委的统计,跨境的生鲜海鲜品类越来越多,挪威的三文鱼、鳕鱼、车厘子等等爆款海鲜,进入国内的时候,会从国内的政策、宏观、微观方面产生不同感受。
这几年从生鲜的爆发情况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进口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尤其是肉类、海鲜。我们之前操作过以冻品为主的形态的产品,也有鲜品形式,这当中加入了很多供应链的服务,比如解冻。我们和挪威企业也有技术合作,比如说解冻设备,包括在冷链环境里面以冻品的形式进口,以鲜品的形式流通。
举个例子,2017年6月,美国的牛肉进口增加了一些品类,包括上海、天津、重庆等设立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进行尝试,上海也将拥有自由贸易港,这些将会把更丰富的跨境海产品带到国内。国内接受国外生鲜产品的接受度增多。有个数据是2017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牛肉最大进口国,中国牛肉进口额增长了14%。
从我们自己的生鲜大数据可以看到,整个中国消费层级的改变、中产阶级的提升、社区化的一些结构性改变,使得生鲜的流通渠道与集中购买频次加多,电商、新零售近年也非常活跃,体现了中国整体消费能力的提升。我们的居住环境和西方国家有所不同,中国是社区型为主,人口密集,消费结构、收入相似,所以能够集中进行这种类型的销售,也因此中国成为最大的海产进口国和消费国。
刚才Sigmund Bjorgo先生提到中国成为海产大国,我可以佐证,海关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10月份,进口海产超过了3000多万吨,未来进口海产品的规模发展将会非常迅速。
从水果来说,九曳供应链部分仓库有催熟的服务,包括小温区、多隔间。因为水果和其他生鲜不一样,对厂温和温控、除菌要求特别高,经常以高流通品类为主。我们服务过程中,会在水果大类里细分具体产品。公司成立到现在,每年都有新品类增加,今年土耳其的车厘子,哥斯达黎加的黄金凤梨等等,都能够不断地被我们国家准入,进入国内流通环境,丰富我们的餐桌。这些产品都是通过大宗贸易、电商流通等形式。不管怎么样,对应的供应链要做好准备,匹配整个进口量剧增对冷链物流的需求。
我们公司也是聚焦在生鲜大背景对供应链的切入点,切入市场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在生鲜领域的跨境供应链进行合作。对于生鲜来说,在海外有海外仓,还要对相应的冷藏、冷冻设备进行跨国沟通,像南美、北美的车厘子,我们就是使用产地设备空运、包寄的形式。
随着中产阶级的提升,对电商环境的熟悉,电商在整个生鲜领域的发展,通过这两三年的琢磨,从刚开始大家都冲进这样一个蓝海,慢慢踩过“坑”,减少客诉等。各方面努力之下,整个生鲜市场不断扩大、增长,我们还把冷链的服务,冷链的短板和企业沟通,包括各种协会提供相应建议。目前的数据是,整个电商行业的渗透率只有百分之四点几左右,而网购的渗透率达到了15%,对比服装数码等品类30~40%左右的渗透率,我们发展潜力非常大。
2016年整个国内的农产品市场规模达到了30467亿元,整个生鲜电商占有率其实不是特别高,在2016年是3%,但是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可以达到2299亿元。2016年农产品中商超、电商和其他渠道各自占有三足鼎立的份额,但是未来可以看到生鲜电商通过冷链物流的优化,增长非常明显,之前马老师提出的新零售,包括社区化冷链的提供,商超渠道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这几年发展过程当中,九曳供应链和专业协会进行行业沟通,包括信息技术,我们对整个冷链行业做推进和改善,这个过程当中有几点跟大家进行分享。
冷链全球化过程当中,之前我们很多国外企业,跨境客户对中国的冷链设备以及冷链在互联网发展过程当中不是特别的理解,还是需要一些大宗贸易的流通方式作为主要贸易通路。通过我们的沟通和介入,让彼此更加了解中国的冷链情况,冷链硬件设备不断地提升,这个成长空间非常大。同时也了解到,我们和其他国家的冷链环境完全不一样,在于国内特别的商业环境和具有国情的冷链条件,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和客户沟通不能用一个冷链仓进行全国流通,而得用网络化布局的云仓,中国国土面积太大了。
市场对产品的敏感度、质量要求越来越关注,这和国内消费者收入提高对农产品的理解有关,他们对质量的把控需求越来越高,这也是对我们的一个倒逼,对我们冷链服务质量、食品安全的提升,冷链综合服务提升起了作用,对食品安全也会做出相当大的贡献。
市场压力驱动冷链效率提升,这块是线上客户和互联网客户需求的反作用力。客户在互联网上购买,他对体验,对产品各个方面,包括货源地、包装,运输过程的体验,都要求整个生鲜电商冷链更细致化。
生鲜产品的包装正在进化,得满足新的要求,必须确保货品新鲜,安全、还得考虑包装材料的环保程度,考虑货物在发生延误时复冻的可实施性。
大家都认同的一点是,整个中国冷链的变化,技术非常重要。除了可视化的信息技术在改进之外,一些革新的黑科技都嫁接于冷链和物流环境中。九曳供应链通过自己IT团队研发出来的技术创新,也是直接投入到实际运用当中。在产品流通过程当中,客户通过终端的物流扫描,能够清晰地看到产品流通全程,谁操作了这个产品,产品流通到了哪一个环节,温度是什么,所有的产品都有立体的环节显示,这是技术的创新,能够提升整个冷链行业的发展和前进。
结合目前公司推出的服务,我们提供国内外原产地的直采或者连采,通过快速清关,我们使用120分钟的流程完成生鲜产品流通。从报关报检,流通到电商渠道,包括城市配送,便利店模式,通过C端小包装等,最后流通到消费者。让跨境的农产品,能够在选择任何国内销售通路的背景下,我们都能一一对应提供生鲜供应链的服务。
去年,九曳供应链尝试到泰国去标准化一些椰青和椰皇产品,从包装到流通,我们都用供应链的思路,把产品到原产地的流通环节进行标准化,达到出口等级。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把全世界的优质农产品都带到中国消费者的餐桌,将中国的好产品也送到全世界各地消费者的手上。
谢谢大家!